翻樣過程5個常見結構設計問題
作者:杰達鋼構 點擊:1255次 時間:2016-02-15 17:04
設計有話說:從結構設計到施工落實,鋼筋翻樣起到了銜接的作用。而在這一過程中,往往會發現結構設計中的許多錯誤,有的是很明顯的錯誤,而有的是規范性錯誤,也有一些不合理的設計,還有地區及繪圖中出現的問題。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在翻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,盡量在前期設計中避免吧。
明顯錯誤
●部分梁許多原位標注數字不一致,如 2025 8/8/2,讓人無所適從,到底是按前面的數字,還是按后面分解的數字?
●墻柱平面圖上的柱形狀、尺寸與柱詳圖中同編號柱不同,如平面圖上GBZ31是一字形的,而詳圖中卻是L形的。
●柱縱筋注寫的樓量與圖上的縱筋根數不符。
規范性錯誤
●梁集中標注中無梁截面尺寸,而根據11G101-1規定,集中標注中梁截面為必注項,非注不可。而有的設計梁集中標注處均無梁截面尺寸,可能是兩組設計人員分別計算截面和配筋,然后,把兩份圖合成。還有畫蛇添足,梁上部某跨有不同于集中標注上部通長筋時,通長鋼筋用括號表示,導致鋼筋軟件不能識別。
●連梁與框架梁混淆,連梁箍筋分加密區和非加密區,配置支座負筋,側面鋼筋分構造與抗扭,完全是框架梁的配筋形式。設計時,高度大于700mm的連梁,側面鋼筋沒有給出,而墻的水平鋼筋為8@250,不滿足規范要求。有的把跨高比大于5的梁設計成連梁等。
●現澆板配筋率不滿足縱向受力鋼筋的很小配筋率0.2%和45Ft/Fy較大值。
●框架梁支座負鋼筋配筋率超過2.5%。
●高層一、二級抗震剪力墻(尤其是一字形短肢墻)墻厚不滿足要求,未作墻肢穩定驗算。
●形狀復雜的短肢剪力墻,兩處方向的受彎鋼筋未按規定全部配在端部墻柱處。
●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LC范圍內的體積含箍率小于1.06%。
●全長加密箍筋的柱,箍筋未全長加。
本地化問題
北京、上海、江蘇等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性規范,這些規范和規定是國家規范的一種補充和加強,一般說來,地方性規范的標準要高于國家規范,要求更嚴格,否則,沒必要出地方性規范。所以,外來設計單位和設計師應熟悉和了解當地的地方性規范和做法,這個很有必要。
不合理問題
●有些梁支座負筋配置成1512 4/4/4/3,鋼筋直徑過小導致鋼筋排數過多,影響其受力,可適當增大鋼筋直徑減小鋼筋排數。并且,設計也沒交代梁支座負筋第三排第三四排伸入梁內的長度,這個長度應由設計給出。●筏板厚度,一般按層數×50mm,層數不同,筏板厚度不同,但在同一小區,相同層數相同層高相同戶型的樓,筏板厚度不同。如30層筏板高度1500mm,34層筏板高度還是1500mm,配筋也是相同的,這肯定是有問題的。
●結構總說明中要求剪力墻樓層和屋面處設置暗梁,是否有必要?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在樓、屋層配置暗梁,這導致含鋼量的增加,但對結構整體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貢獻不大,反而是一種浪費。
繪圖問題
●結構說明與平面中的說明、平面圖與詳圖、結構圖與建筑圖等不相一致或張冠李戴的問題,如結構總說明中板支座負筋分布筋為6@200,但板結構平面圖中說明板負筋分布筋為6@150,這不僅讓人糾結,還讓人鉆空子,如施工結算按6@150,實際施工按6@200。結構說明一般都是拷貝過來的,有的條文其實沒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進行修改。
●圖紙繪制混亂,相同構件畫在不同圖層內或相同圖層內繪制了不同構件。不同的圖紙疊加在一塊,構件尺寸標注不規范、不詳細等。